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其流程是什么
本文已通过小荷健康三审三校专业审核
小荷健康数字科普 审核
小荷健康数字科普
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确保医疗安全,防止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。以下是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其流程的主要内容:
1.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
- 患者身份识别是确保各项治疗和护理准确无误的前提。医务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,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,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。
- 在为患者进行标本采集、给药、输血或血制品、发放特殊饮食等诊疗活动时,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,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,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。
- 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,实行双向核对法,即除核对床头卡以外,还必须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,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。
- 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,如手术、昏迷、神志不清、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,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。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,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,必须核对腕带,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。
2.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
- 所有患者在进入医院后,初次进行诊疗活动时,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应在患者入院时,认真核对患者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床号、住院号等基本信息,并为患者佩戴腕带。腕带信息应准确无误,字迹清晰。
- 患者在院期间,医护人员应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,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,准确确认患者身份。
- 在为患者进行标本采集、给药、输血或血制品、发放特殊饮食等诊疗活动时,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,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。
- 在为患者进行手术、昏迷、神志不清、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诊疗活动时,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,必须核对腕带,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。
- 在患者出院时,责任护士应及时将腕带去除。
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其流程有助于确保医疗安全,防止医疗事故发生。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,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。
更新时间:2024-05-28
提示:本文不能作为治疗依据,如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。